近年來,電動汽車在我國的發(fā)展速度可謂是非常迅猛了,在國家政策的推動和扶持之下,電動汽車很受消費者歡迎,但是依然不能夠掩蓋瑕疵,例如電動汽車價格普遍要比同等配置的燃油汽車高上一些,那么在未來的5年時間內,電動汽車有沒有可能比燃油車更便宜呢?
首先,對于電動車型來說,造車成本要比燃油車高很多。電池軟板小編發(fā)現,一般來說電池的價格占整車成本的一半以上,現在電動汽車使用的大多為三元鋰電池,其中的一些稀有金屬成本是比較高的,而且是無法替代的,這就導致純電動汽車的電池價格無法有效的降低。
對于電動汽車的電池來說,電池衰減的問題也是非常讓人頭疼的。眾多原因就導致了純電動車型的使用壽命比燃油車型要短,性價比就變低了。其次是電動汽車的研發(fā)成本。軟板廠了解到,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純電動車型的電池密度和效率越來越高,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技術需要不斷的更新和完善,這就讓很多新能源車企在研發(fā)技術時投入大量的資金,再加上后期的推廣費用,成本自然會有所提高。
最后,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逐漸退坡,生產成本的提高自然會導致利潤有所降低。為了能夠維持企業(yè)的生產與運營,電動汽車的價格必然會有所提升,在原有的生產利潤平衡被打破之后,如何才能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也成為了最大的一個難題。就目前的電動汽車發(fā)展水平來看,這一點還是非常難以做到的。
綜上,雖然電動汽車的發(fā)展已經處于一個相對比較成熟的階段,但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而且電路板廠覺得,相對于燃油車型來說,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并不高。在未來的5年時間內,電動汽車的價格想要低于燃油車還是不太現實的。